close
2008年2月13日 ( 星期三)
前文提要
先後觀光了「慈濟精舍」、「太魯閣遊客中心」、「砂卡礑步道」,還品嚐了花蓮最人氣的曼波魚,
心想昨天的浪費,今天也算補回過來了,接著還要繼續太魯閣之旅part2,Let's go...............
離開餐廳,進入東西橫貫公路的路段,再次走進太魯閣國家公園
這樣的話,今天算是去了兩次太魯閣呢~呵呵^^
開了一會,老林便把車停下來,說道﹕「這裡便是長春祠,你沿著舊長春橋走到盡頭旁便有一條小樓梯,便可以走過去了」
(小提示﹕現行車多會選用新長春橋,但舊長春橋附近停車觀光比較方便,而舊橋路段則是採用單線行車,遊人橫過時必須小心)
老林又道﹕「我們停車這邊有一個咖啡館,你也可以在這邊享受一杯香濃咖啡,也有洗手間,這邊還有紀念品販賣」
老林續道﹕「你只走到那邊長春祠便好,喝一下山間泉水,看看風景。如果要走畢全程,要沿著樓梯一直上到頂,
先到鐘樓,再過吊橋到禪光寺便是終點,大約要2個小時」
我在河對岸仰望著一條長長的天梯,若隱若現,時而隱沒在叢林中,時而出現在峭壁上,感覺很漫長也~"~
(步道長度﹕2030m﹔中橫公路入口<-300m->長春祠<-900m->太魯閣樓<-180m->鐘樓<-400m->禪光寺<-250m->禪光寺牌樓)
map-b2423 <~~~長春祠步道簡圖 (轉載自 太魯閣國家公園官方網站)
CIMG0789<~~舊長春橋,小心路面狹窄 CIMG0801<~~長春祠旁的小瀑布,傾瀉以下
 
從舊長春橋另一邊的盡頭旁,沿樓梯落下便看到一個小山洞,內裡擺放了三尊佛像,而且真的有人來供奉耶,真奇妙@@
下了樓梯,還看到一個小型觀景平台和一條漆黑的小通道,此通道便是通往長春祠的洞口了
在景觀平台從遠方眺望長春祠,一道飛瀑喧嘩而下,著名的「長春飛瀑」便在眼前
從小通道進入,出來便發覺自己站在峭壁之下,立霧溪之上,流水聲不斷,四周環境猶如人間仙景一樣
沿著峭壁的小路往前走,你會發現有些分叉口,是黑黑的小隧道,走進去盡是岩壁
每次走進去都會給人一種神秘又期待的心情,從不同的角度觀看四周景色,感覺又是截然不同!!!
 CIMG0794<~~長春祠
 
到達長春祠,這是一座歷史悠久的山中寺廟,縱使年代古舊,但仍然維護得很完整乾淨
雖然位置是如此不便,但仍看到有人供奉過遺留下來的痕跡,遊人亦會在旁的涼亭駐足停留享受這寧靜的太魯閣^^
(小知識﹕長春祠是為紀念闢建中橫公路,不幸殉職的築路人所建的。中橫公路於民國45年7月開工
主要由榮民修築,由於太魯閣地形險惡,過程中有不少人犧牲,民國49年5月終於完工通車。)
 
完成長春祠的旅程便找老林開往另一個景點,這次也是步道~呵呵
老林在一個隧道前讓我下車,老林道﹕「這裡便是燕子口耶,以前有很多燕子都住在這裡,
但因為要建中橫公路的關係,都用了很多炸藥開路,都把燕子都嚇跑了嚕」
下車的地方,看見很多遊人都會在這邊下車,但都只是在起點處拍拍照觀光一下便離去了
而我都會希望在每一個景點也多走走、多逗留,才能深刻體會太魯閣不同景點驚嘆的地方
(小提示﹕步道行人道狹小,而且在車道旁,沿途觀賞風景外,還要小心車道周邊的車輛轉彎而過)
浴著蜿蜒的步道,對岸聳立著光滑的大理石峭壁,看見很多形狀不一的小洞,這就是著名的「燕子口」
(步道長度﹕480m﹔燕子口<-480m->靳珩橋)
map-b24111<~~~燕子口步道簡圖 (轉載自 太魯閣國公園官方網站)
 
往下看又是綿綿不斷的立霧溪,但發覺來到這邊發現流水的速度比較快。
如果你細心觀望,會發現有一些形狀不一的小洞會有流水不斷湧出
這些都是因雨後山上的積水,經過無數的石頭、峭壁隙,緩緩流下來,但是源頭在那呢?
就像「謎」一般無人知曉,讓太魯閣增添一份神秘色彩......
(小知識﹕燕子口的岩壁洞形成原因可能是洞穴地下水流出口,經地下水溶蝕而成﹔或是河流挾帶砂石,
急流對河床進行侵蝕作用,產生圓形洞穴,地理上稱為「壼穴」(Pothole)。有些洞穴則有卵石堆積,
表示河流水位曾到達洞穴的位置,顥示出此地的地殼曾上升,河流水位下降的有力證據)
CIMG0807<~~看見這個,便知「燕子口」的由來CIMG0811<~~這溪的水流比較急
 
走到靳珩公園,這裡有一家小商店販賣紀念品及小食給遊人可以在這裡一邊歇息一邊吃個小東西,
欣賞風景,感受一下大自然造物的力量,另外公園裡還有洗手間供遊人以解燃眉之急= =
在靳珩公園內的觀景小平台可以看到一造型特別岩石–「印第安酋長岩」<~~~只是小弟搜集資料不足,錯過了這個景點傷心
經過公園後,再往前走便會走到「靳珩橋」,這是此步道的終點站
在靳珩橋頭的大理石柱上,每邊都有一隻燕子的雕刻,正正對這條燕子口步道作出深刻的呼應
(小知識﹕民國47年中橫公路闢建期間,靳珩段長巡視橋樑工程時,被地震落石擊中所站的木板橋,
因此墜入溪谷不幸殉職。後人為紀念他,除將新建的橋取名為靳珩橋,並在橋旁建靳珩公園,
公園中有他的塑像,亦有經國先生所撰立的碑文。靳珩公園為魯丹溪及立霧溪交會處的高地,
最高點上立有一尖柱狀之公路局合流工程處殉職員工紀念碑,以茲紀念中橫公路施工期間合流工程處殉職員工)
 
起初還以為老林會把車子停在這邊等我,怎知四周也不見他的蹝影,只好硬著頭皮繼續向前走~"~
不過一邊漫步一邊欣賞沿途的峭壁溪流,找尋著一些奇觀,真的給我在途中發現了一個湧泉的位置@@
CIMG0814 <~~~經地下水溶蝕產生湧泉@@
 
一直走到錐麓斷崖才見到林的車子,真夠遠@@ <~~~沒有仔細算過,但應該大約也走了一公里
本想立刻上車去下一個景點,但老林看到我後便跟著下車.....
噗~~~原來他下車是要讓我跟著他一起雙手叉腰向後彎著身子伸展一下腰部= =
老林道﹕「走了很久耶,來~~伸展一下腰部,感覺會沒這麼疲累」
原來在這個錐麓斷崖的位置,做這個動作是有特別含意的@@
老林又道﹕「你瞧在自己的上空,看著峭壁,會發現看不見頂的。仔細觀察你會發現這個峭壁稍微向內彎而起的
這峭壁是因為地震板塊磨擦而升上來的。你再看看峭壁頂的輪廓成了一個小彎月,像台灣一樣耶」
@@有這麼誇張嗎,不過看真一點,倒是有一點像啊<~~~在觀看時,要加一點想像力才行啊~呵呵
(這個奇觀由於角度問題,是不可能拍起來,大自然美景奇觀真的要親身體驗才感到萬物變化帶來的驚喜^^)
(小知識﹕錐麓斷層是由於地震所形成,在此處實地觀賞看到大自然鬼斧神工的一面。造成原因是透過彈跳反射理論,岩石被當作彈性體,因此可像被壓縮的彈簧一般的儲蓄機械能。當斷層兩側的岩體發生與斷層摩擦力時,斷層上最脆弱的部份便開始崩潰而裂滑動。斷層最先開始斷裂的地方稱為震源。位置可能接近地表,也可能在地下深處。將震源垂直向上投影到地表面的一點,稱為震央。 斷層斷裂滑動一旦開始以後,便自震源沿斷層面急速擴張,斷層面兩側岩體因而產生相對運動。此時原已積於斷層上的摩擦應力就突然被全部或部份的解除,於是接近斷層面的岩石便在很短的時間內(通常是數秒鐘)彈跳到新的平衡位置。由以上解釋可以得出錐麓斷崖因為地震造成逐漸升高的現象,讓人讚嘆不已。) <~~~以上地震資料轉載自《中央地質研究所網站
 
看完這個奇觀後,老林便叫我上車開往下一個景點....
 
 
 
待續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Au Kevin 的頭像
    Au Kevin

    台灣寶島漂流記

    Au Kevin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